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景思的作品,主题围绕隐逸情怀与文人雅趣展开,语言清新自然,充满对山水生活的向往。
首联"康乐东山迹已陈,续衣传钵不无人"提到东晋谢安(康乐公)隐居东山的典故,暗示隐士精神代代相传。"续衣传钵"借用佛教传承的比喻,表示这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一直有人继承。
中间两联描绘了两种生活状态的对比:过去在繁华都城(绛阙清都)的生活,如今在荒山野水边的隐居岁月。诗人特别提到"红药"(芍药)和"白莲",这两种植物象征高洁品格,暗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小谢、遗民)一起吟诗参禅的雅趣。
最后两联表达诗人不嫌弃小地方的简陋(小邑),邀请朋友一起来品尝新茶(龙园第一春)。"试茶"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把高雅的文化活动与简朴的田园生活完美结合。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雅俗交融的写法,展现了诗人超脱名利、寄情山水的人生态度。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简单生活中寻找诗意,与知音共享清欢的满足感,这种生活智慧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曾惇
曾惇,字谹父,南丰(今属江西)人。纡子。高宗绍兴三年(一一三三)官太府寺丞,十二年知黄州(《能改斋漫录》卷一一),十四年知台州,十八年知镇江府,二十六年知光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一五一、一五八)。曾惇诗,据《能改斋漫录》等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