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吴国故宫为背景,通过越女的歌声和芙蓉花香,勾勒出一幅昔日繁华的江南水城图景。前两句写景:越女悠长的歌声飘荡在开满芙蓉的水城,仿佛带人回到吴国鼎盛时期。后两句笔锋一转,用"岂知"带出历史沧桑——当年的统治者怎会想到自己终将失去权柄?直到今日,这里仿佛还回荡着亡国的哀怨之声。
诗人用"芙蓉香满"的明媚景象反衬亡国之痛,越女的歌声既是实写,也暗喻民间流传的历史悲歌。最后"犹自如今有怨声"堪称神来之笔,将数百年前的亡国遗恨与眼前景物交融,让历史的回声穿透时空。全诗仅28字,却完成了从绮丽到沉郁的情感转换,用江南风物承载厚重历史,展现了中国诗歌"以乐景写哀情"的独特表现力。
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