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塠庄杂咏

早岁狂歌晚岁僧,名山赏过几千层。
沧桑风景随时幻,兀坐荒林对一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老人回顾自己一生的心境变化。

年轻时(早岁)是个放荡不羁、纵情高歌的狂士,晚年(晚岁)却成了清心寡欲的僧人。他游历过无数名山大川(赏过几千层),看尽世间变化(沧桑风景随时幻)。如今独自坐在荒凉的树林里(兀坐荒林),面对一盏孤灯,平静地回味人生。

全诗用对比手法展现人生两个极端阶段:从热烈到平静,从繁华到孤独。最打动人的是最后画面:老人与孤灯相对,不需要多余言语,就传递出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安宁。这种从绚烂归于平淡的智慧,正是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阎尔梅

阎尔梅(1603—1679)明末诗文家,字用卿,号古古,因生而耳长大,白过于面,又号白耷山人、蹈东和尚,汉族,江苏沛县人。明崇祯三年举人,为复社巨子。甲申、乙酉间,为史可法画策,史不能用。乃散财结客,奔走国事。清初剃发号蹈东和尚。诗有奇气,声调沉雄。有《白耷山人集》。阎尔梅逝后,子孙私上谥号 ''文节''。其身为日月堂八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