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面古老神奇的镜子,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想象展现了它的非凡魅力。
前两句写古镜的神奇外观:镜子仿佛有灵性般散发着祥和气息,镜鼻(镜子的把手)雕刻着蛟龙图案,守护着镜面如金色水波般的光泽。这里用"蛟龙盘鼻"的细节突出了镜子的精美工艺。
中间四句用两组对比强调镜子的独特: 1. 隐山的道士没见过这么神奇的宝物,就连专门修镜子的负局先生都不敢轻易打磨它——说明镜子珍贵得连专业人士都不敢碰。 2. 镜子既能映照春日窗前的绰约佳人,也会让照镜人看到自己虚度光阴的懊悔。这里"误回秋水"用得很妙,既指镜面如秋水般清澈,又暗示照镜时突然惊觉时光流逝的错愕感。
最后两句直接赞叹:世上就算有类似的宝物,也比不上这面古镜,即使用十斛(古代计量单位)明珠来交换都算便宜了。这种夸张的说法突出了古镜的无价之宝属性。
全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描写,把一面普通的古镜写得灵气逼人。最精彩的是"误回秋水照蹉跎"这句,突然从写实物转到写人生感悟,让镜子不仅是物件,更成为照见人生的媒介,瞬间提升了整首诗的意境。
鲍溶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