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松禅老人

楼台无地相公归,借住山峰接翠微。
济胜客输腰脚健,忧时僧识鬓毛非。
尚湖鱼鸟堪寻侣,大泽龙蛇未息机。
正可斋心观物变,蒲团饱吃北山薇。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老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

前两句写老人的居住环境:没有豪华楼台,只能借住在山间,与青翠山色为伴。这里用"借住"二字暗示老人并非此地主人,可能是暂居或隐居的状态。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老人的生活:游客们还能登山赏景,而忧国忧民的僧人(暗指老人自己)已鬓发斑白;尚湖的鱼鸟自在游乐,但世间纷争就像大泽中的龙蛇争斗从未停歇。这些意象生动表现了老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忧虑。

最后两句是老人的处世态度:静心打坐观察世事变迁,粗茶淡饭(北山薇指野菜)也能知足。这里的"斋心"指清心寡欲,"观物变"体现了一种超然的心态。

全诗通过隐居环境的描写、自然意象的对比,展现了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淡泊名利却又心怀天下的形象。语言看似平淡,但每个意象都暗含深意,需要细细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的人生智慧。

张謇

张謇(一八五三—一九二六),字季直,号啬庵,南通人。光绪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入民国,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袁世凯政府中任农商总长。后辞职归里,兴办实业、教育。有《张謇日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