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

槭槭霜风劲,駸駸物象彫。
屡迁怜蟋蟀,一败笑芭蕉。
林叶疏逾响,山云薄易消。
虽无远行役,对此亦何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傍晚的萧瑟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寂寥与无奈。

开头两句用"槭槭"形容秋风呼啸的声音,"駸駸"表现万物凋零的速度,就像快马奔驰一样迅疾。这两个拟声词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风声,看到草木快速枯萎的画面。

中间四句选取了四个典型秋景:蟋蟀不停搬家寻找温暖,芭蕉在秋霜中枯萎,树叶稀疏后风声更响,山间薄云转瞬消散。这些意象都在诉说同一个主题——生命的脆弱与无常。特别是"笑芭蕉"的拟人写法,看似在嘲笑芭蕉不堪一击,实则暗含对生命易逝的叹息。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说自己虽然没有远行的辛苦,但面对这样衰败的秋景,依然感到空虚无聊。这种"闲愁"比劳作之苦更折磨人,因为它是心灵深处的孤独与迷茫。

全诗就像一组秋日特写镜头,每个画面都透着凉意。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他面对时光流逝、生命凋零时的那份无力感。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比直白说"我很忧愁"更有感染力。

滕岑

滕岑(一一三七~一二二四),字元秀,严州建德(今浙江建德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一一五九)领乡荐,屡试进士不第。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特奏名,调徽州歙县尉。终母忧,再调温州平阳县丞,秩满监南岳庙。宁宗嘉定十七年卒,年八十八。有诗集,已佚。事见《桐江集》卷一《滕元秀诗集序》。滕岑诗,据《瀛奎律髓》、《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