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山行的壮美景色和诗人内心的豪迈情怀,读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前两句写诗人与春山为伴的喜悦。"春山到处喜相从"用拟人手法,说春山像朋友一样处处跟随,表现诗人对山景的喜爱。"天门十六峰"点明地点,让人联想到高耸入云的山峰。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山色之美。"翠壁深深回鹳鹤"写陡峭的绿色山壁上鹳鹤盘旋;"青峰矗矗隐芙蓉"说青色山峰像莲花般挺拔秀丽。接着诗人展开联想:看到日出时仿佛置身吴地的观景台,只是少了古代帝王封禅的金泥仪式,暗示眼前景色堪比名山大川。
最后两句抒发豪情。诗人想借来仙人的九节杖(传说中登山的法宝),迎着山风像挥舞双龙般尽情畅游,把登山的快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通过鲜活的比喻(如山峰似莲花)、大胆的想象(与仙人借杖)和强烈的情感("直欲舞双龙"的冲动),将寻常登山写得气象万千,展现了古人亲近自然时的开阔胸襟。最打动人的是字里行间那种对山水的纯粹热爱,以及想要纵情山野的赤子之心。
周朴
周朴(?—878),字见素,一作太朴,福州长乐人。【《全唐诗》作吴兴(今湖州)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工于诗,无功名之念,隐居嵩山,寄食寺庙中当居士,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为诗友。周朴,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