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封员外郡斋双鹤丹顶霜翎仙态浮旷罢政之日因呈此章

潇洒二白鹤,对之高兴清。寒溪侣云水,朱阁伴琴笙。
顾慕稻粱惠,超遥江海情。应携帝乡去,仙阙看飞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对优雅的白鹤,借此抒发了诗人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直接点出主题:两只白鹤悠闲自在,看着它们让人心情愉悦清爽。这里用"潇洒"形容白鹤,既写实又传神,把白鹤那种不羁的神态生动展现。

中间四句形成巧妙对比:白鹤平时在寒冷的溪流与云水为伴,在朱红色楼阁中与琴笙之声相和。它们虽然也会为食物而停留(顾慕稻粱惠),但内心始终向往着广阔的江海。这里通过"寒溪"与"朱阁"、"稻粱"与"江海"的对比,展现了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矛盾。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美好想象:这对白鹤应该会飞向仙境(帝乡),在神仙的宫阙中自由翱翔鸣叫。这里的"仙阙"象征着远离尘世的理想境界,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通过观察白鹤,联想到自己的人生选择。表面写鹤,实则写人,用白鹤的自由来反衬官场束缚,用仙阙的想象来表达对现实的超越。这种借物抒怀的手法,让诗意既含蓄又深刻。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