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送漆铸城还北京
廿年黄绶滞江滨。
闲醉客中春。
荷熏净业长回首,怅西风、吹扫巢痕。
元亮上京阡陌,季鹰江左鲈莼。
今朝真是北归身。
别泪漫沾巾。
齐烟蓟树凭窗处,剩山川、阅尽行人。
书到光浮燕雪,梦回冷带江云⑴。
闲醉客中春。
荷熏净业长回首,怅西风、吹扫巢痕。
元亮上京阡陌,季鹰江左鲈莼。
今朝真是北归身。
别泪漫沾巾。
齐烟蓟树凭窗处,剩山川、阅尽行人。
书到光浮燕雪,梦回冷带江云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讲的是一个在江南漂泊二十年的官员终于要回北京的故事,字里行间都是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上片用"黄绶"(官印绶带)点明主人公身份,说他在长江边滞留二十年,看似悠闲地喝酒赏春,其实内心并不平静。"荷熏净业"暗指佛教修行,说明他常反思人生;"西风吹扫巢痕"用大风吹散鸟巢比喻时光无情,带走了旧日痕迹。后两句用陶渊明(元亮)思念京城、张翰(季鹰)想念家乡鲈鱼羹的典故,表达主人公既怀念北京又眷恋江南的矛盾心情。
下片写终于启程北归。"别泪沾巾"不是矫情,而是对江南确有感情。坐在北上的车里,看着窗外山东(齐烟)和北京(蓟树)的风景,感叹山河永恒而人事易变。最后两句最美:想象到北京后收到书信时,纸上会映着燕地的雪光;梦中醒来时,枕边还带着江南的云气。这一热一冷的对比,把对两个地方的牵挂写得既真实又浪漫。
全词妙在把地理距离(江南-北京)和心理距离(漂泊-归乡)交织在一起,用西风、鲈鱼、燕雪、江云这些具体意象,让抽象的乡愁变得可触可感。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终于回家却又不完全属于那里"的复杂心境,这种情感放在今天,就像北漂多年后回乡的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