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旧四首 其三

初种河阳一县花,官厨烟冷似贫家。
却金当昼非昏夜,贷粟留春爱物华。
儿女啼饥还笑语,耆英入会久咨嗟。
去时别有扳辕事,村妇千群拥后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与问的作品《感旧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时光,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感慨和怀念。下面逐句分析这首诗,用现代语言来解读它的主要意思:

1. 初种河阳一县花:这里用了一个古代故事,河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相传西晋时期的潘岳任河阳县令时,曾在河阳种满了桃树,所以后来就用“河阳花”形容繁荣的景象。诗人在这里用这个典故,可能是在回忆自己曾经推行的治理措施让地方繁荣。

2. 官厨烟冷似贫家:这一句意指官府的厨房里烟火稀少,就像贫穷人家一样。这里可能是在暗示治理期间财政紧张,资源有限。

3. 却金当昼非昏夜:意思是拒绝贿赂的行动在白天进行,并不是在晚上偷偷操作。这里表达了诗人正直、廉洁的品质,即使在白天也能坚持原则。

4. 贷粟留春爱物华:诗人借用了“贷粟”(借给农民粮食)和“留春”(留住春天)的双重含义,表达了对农民的关心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这里“物华”既可指春天的美丽景色,也可指丰富的物产。

5. 儿女啼饥还笑语:这一句描绘了即使饥饿,孩子们仍能保持欢笑的场景,表达出即使面对困境,人们也能保持乐观的精神。

6. 耆英入会久咨嗟:耆英是长寿的人的意思,这里可能是指年长的乡亲相聚时议论纷纷,可能是在讨论过去的日子。

7. 去时别有扳辕事:这里提到诗人离开时,村民们用双手拉住马车不让他离开的情景,表现了村民们对诗人的不舍和留恋。

8. 村妇千群拥后车:最后一句描写了成千上万的妇女簇拥着诗人的马车,表达了村民们对诗人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过去治理期间的种种努力和村民们对他的深情厚谊,展现了诗人勤政爱民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感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