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红藤杖歌为姚文洁作
卧梅书屋春光丽,客来叩户探清制。
卧梅老人倒屣迎,呼童执末趋同行。
云是天台红藤杖,天台老僧昔我贶。
二十五年常函藏,斑深色古寿者相。
摩挲今日拂尘埃,笑语閒庭步紫苔。
桃枝灵寿差堪拟,枯蔓苍藤何有哉。
杖端非饰不噎鸟,铭以篆书独夭蟜。
蓟门陈君雕镂工,公输刻凤出意表。
吾闻千岁藟为蘡薁藤,援以樛木同钩绳。
且复相随游锦市,应免他时投葛陵。
钟山千尺浓云护,曳枝年年湿芒屦。
应羡山灵有夙缘,自惭尘坌无欢趣。
百岁清閒非易求,得意当思五岳游。
眼见春花烂南陌,百钱买醉须阮修。
卧梅老人倒屣迎,呼童执末趋同行。
云是天台红藤杖,天台老僧昔我贶。
二十五年常函藏,斑深色古寿者相。
摩挲今日拂尘埃,笑语閒庭步紫苔。
桃枝灵寿差堪拟,枯蔓苍藤何有哉。
杖端非饰不噎鸟,铭以篆书独夭蟜。
蓟门陈君雕镂工,公输刻凤出意表。
吾闻千岁藟为蘡薁藤,援以樛木同钩绳。
且复相随游锦市,应免他时投葛陵。
钟山千尺浓云护,曳枝年年湿芒屦。
应羡山灵有夙缘,自惭尘坌无欢趣。
百岁清閒非易求,得意当思五岳游。
眼见春花烂南陌,百钱买醉须阮修。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关于友情、岁月和人生感悟的温暖故事,我们可以从四个层次来理解:
1. 老友重逢的温馨场景 诗开头像拍电影一样:春天阳光洒满"卧梅书屋",一位老友敲门来访。老人激动得连鞋子都穿反了跑出来迎接,还让书童赶紧去拿珍藏多年的红藤手杖。这根手杖是25年前天台山老和尚送的礼物,一直细心收藏着,现在拿出来擦掉灰尘,两人在庭院里边走边聊。
2. 手杖背后的故事 这根红藤手杖可不普通:表面有古朴的斑纹,杖头雕刻着精美的鸟形装饰(但不是俗气的装饰),还刻着篆书铭文。诗人用"公输刻凤"(古代鲁班雕凤凰的典故)形容雕刻之精美。手杖就像个见证者,记录着时光的痕迹。
3. 人生哲理的感悟 诗人由手杖联想到生命:千年古藤缠绕树木生长,就像人生需要依靠("樛木同钩绳"的比喻)。他自嘲说比起钟山云雾中自由生长的植物,自己被世俗所累缺少快乐。但随即豁达起来——人生难得百岁清闲,要趁身体硬朗时去游历五岳名山。
4. 洒脱的生活态度 结尾特别有意思:看着街上春花烂漫,诗人说不如学西晋名士阮修(爱喝酒的潇洒人物),花点钱买酒痛快畅饮。这种"及时行乐"不是颓废,而是经历过岁月沉淀后,懂得珍惜当下、活出真性情的生活智慧。
全诗用一根手杖串起25年光阴,既有"老物件承载情谊"的温暖,又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通透。语言就像老朋友聊天般自然,那些典故(如鲁班刻凤、阮修醉酒)都用得恰到好处,即使不知道典故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幽默与智慧。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