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送别一位叫张坦公的官员出塞戍边时的感慨,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前两句"老去悲长剑,胡为独远征"像是在说:年纪大了还要带着剑去打仗,为什么要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呢?这里透露出对老将远行的不舍和心疼。
"半生戎马换,片语玉关行"说的是这位将军半辈子都在打仗,现在却因为一纸调令就要去玉门关。用"片语"来形容调令,显得很轻描淡写,但背后却是沉重的人生转折。
"乱石冲云走,飞沙撼碛鸣"这两句生动描绘了边塞恶劣的环境:乱石好像要冲到云里去,飞沙走石在戈壁滩上呼啸。不用多说,读者就能感受到戍边将士要面对的自然环境有多艰苦。
最后两句"万方新雨露,吹不到边城"最有深意。表面是说内地的春风细雨到不了边关,实际暗指朝廷的恩泽也惠及不到这些戍边的将士。用"雨露"来比喻皇恩,而边城就像被遗忘的角落,怎么都沾不到这份恩泽。
整首诗没有直接说戍边有多苦,但通过环境描写和对比,让读者自己感受到这份艰辛。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无声的控诉——将士们保家卫国,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体恤。
丁澎
(约1622—1686)清浙江仁和人,字飞涛,号药园。回族。顺治十二年进士,官主事。充河南乡试副考官,荐升郎中。科场案起,以违例被劾,谪塞上五年。工诗。早年与毛先舒、柴绍炳等人称“西泠十子”,后又与宋琬、施闰章等人号“燕台七子”。有《信美堂诗选》、《扶荔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