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郡斋海榴
泽国韶气早,开帘延霁天。野禽宵未啭,山蜚昼仍眠。
目兹海榴发,列映岩楹前。熠爚御风静,葳蕤含景鲜。
清晨绿堪佩,亭午丹欲然。昔忝金闺籍,尝见玉池莲。
未若宗族地,更逢荣耀全。南金虽自贵,贺赏讵能迁。
抚躬万里绝,岂染一朝妍。徒缘滞遐郡,常是惜流年。
越俗鄙章甫,扪心空自怜。
目兹海榴发,列映岩楹前。熠爚御风静,葳蕤含景鲜。
清晨绿堪佩,亭午丹欲然。昔忝金闺籍,尝见玉池莲。
未若宗族地,更逢荣耀全。南金虽自贵,贺赏讵能迁。
抚躬万里绝,岂染一朝妍。徒缘滞遐郡,常是惜流年。
越俗鄙章甫,扪心空自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在偏远郡县任职的官员,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和内心的复杂情绪。
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清晨的美景:晨雾散尽,天空晴朗,野鸟还未开始鸣叫,山间的昆虫仍在沉睡。眼前的海榴花(一种植物)盛开,映衬在岩石和房檐之间,显得格外鲜艳夺目。早晨的海榴花绿得可以佩戴,中午时又红得像火焰一般。这些自然景色让诗人感受到宁静与美好。
接下来,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京城任职的时光,那时他见过皇家园池中的莲花,但那些荣耀与美景都无法与眼前的自然风光相比。诗人认为,尽管南方的黄金珍贵,但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物质财富,而在于内心的感受。
然而,诗人也感到自己身处偏远郡县,远离繁华,心中难免有些失落和无奈。他觉得自己无法真正融入当地的风俗,内心充满了孤独和自怜。这种情感在诗的结尾表现得尤为明显,诗人感叹自己空有一颗向往美好生活的心,却无法改变现状。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荣耀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无奈和孤独。诗人在自然与现实的对比中,反思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展现了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