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卷帘不负婵娟约。瞑色连高阁。
柳塘还送晚风寒。斜曳绣罗双袖、独凭栏。
沉吟不见归来燕。何处寻芳甸。
年年此日总花开。底事而今只遣、暗香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虞美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暮春时节的孤独与期盼,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感受它的魅力:

1. 画面感极强的孤独场景 开篇就像电影镜头:女子卷起帘子等待月光("婵娟"代指月亮),暮色笼罩楼阁,柳树环绕的池塘吹来带着寒意的晚风。她穿着绣花罗裙独自倚栏,衣袖被风吹得斜斜飘起——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能看到她单薄的身影,感受到晚风的凉意。

2. 巧用自然隐喻心事 "不见归来燕"表面写春天燕子未归,实则暗指等待的人没有出现;"何处寻芳甸"的追问,暗示着青春年华正在流逝。最精彩的是结尾:往年此时鲜花盛开,如今却只有若有若无的暗香,这种对比强烈地表现出"物是人非"的惆怅——就像我们常说"花还开着,看花的人却不见了"。

3. 含蓄的情感表达 全诗没有直接说"我很孤单",但通过"独凭栏""沉吟"等动作,以及"晚风寒""暗香"这些带着凉意的意象,让读者自然体会到女子克制而深沉的情感。特别是"斜曳绣罗双袖"这个细节,衣袖被风吹动的画面,比直接抒情更有感染力。

这首词的精妙之处在于:用看似平常的春日景物(柳塘、燕子、花香)作情感载体,把说不清的等待、失落、年华易逝之感,都化在可以触摸的风、可以闻到的香里,让人读后心里泛起淡淡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