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春宫 秋馆

声歇骊歌,日斜乌堠,渐村火逗林隙。
门柳阴枯,园蝉嘶断,早安排与凄切。
绮疏雕槛,换今夜、蛩阶藓壁。
风灯摇梦,霜柝敲愁,燕楼天隔。
几年北去南来,黄菊丹枫,短亭孤驿。
同是天涯,住为佳耳,何事宾鸿催客。
计程明日,更门外、山横万叠。
伴教醉也,店月桥霜,怎生禁得。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漂泊在外的旅人秋日傍晚投宿驿站的孤寂场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浓重的羁旅愁思。

上阕用声音和光影构建秋日黄昏的驿站:送别的歌声停了,乌鸦在夕阳下的土堡上盘旋,村里灯火在林间闪烁。门前柳树枯萎,园中蝉鸣断绝,这些景物都在为凄凉的夜晚做准备。华丽的雕花门窗,转眼变成了长满苔藓的石阶墙壁。风中摇晃的灯火扰乱梦境,夜里打更的梆子声敲打着愁绪,与心上人相隔千里。

下阕直抒胸臆写漂泊之苦:多年来南北奔波,看过无数秋景(黄菊丹枫),住过无数简陋驿站。明明知道漂泊在外要随遇而安,为什么大雁还要催促游子启程?算算明天的路程,门外又是重重叠叠的青山。就算借酒浇愁醉倒,可面对野店孤月、霜桥寒夜,这样的凄凉又如何承受?

全词最动人的是三个层次的情感递进:先写眼前萧瑟秋景,再写多年漂泊经历,最后写对前路的畏惧。特别是最后"店月桥霜"四个字,把风餐露宿的艰辛具象化,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刺骨的寒意。词人用"蛩阶藓壁"替代"绮疏雕槛"的对比,暗示人生荣华易逝;用"燕楼天隔"点明相思之苦;"何事宾鸿催客"的质问,道出了所有游子身不由己的无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