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路二首 其二

徭蜀时未改,别家乡念盈。
忆昨出门日,春风发鲜荣。
及兹旋辕地,秋风满路生。
昏晓思魏阙,梦寐还秦京。
秦京开朱第,魏阙垂紫缨。
幽独玄虚阁,不闻人马声。
艺业为君重,名位为君轻。
玉琴知调苦(一作古),宝镜对胆清。
鹰饥常啄腥,凤饥亦待琼。
于君自有属,物外岂能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名利的淡泊之情。

诗的开头,诗人说自己离开家乡,前往蜀地,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他回忆起当初离开家门时,正是春风吹拂、万物复苏的季节,而现在他已经到达了目的地,却是秋风萧瑟、寒意袭人的时节。这种季节的变化,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起伏和对家乡的眷恋。

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夜晚,都在思念着魏国的都城,甚至在梦中也常常回到秦国的京城。这里的“魏阙”和“秦京”代表了他心中的故乡和政治中心。诗人描绘了京城的繁华景象,朱门大户、紫绶高官,但随即又转向了自己所处的孤独环境——幽静的玄虚阁,听不到人马的喧嚣。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在繁华世界中的孤独感。

随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他认为,技艺和才华才是最重要的,而名位和地位则是次要的。他以玉琴和宝镜为喻,说明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内在的品质和修养,而不是外在的虚名。

最后,诗人用鹰和凤作比喻,指出鹰饿了会去捕食腥味的猎物,而凤凰饿了则会等待琼浆玉液。这里暗示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和归宿,而对于诗人自己来说,他的归属感在于内心的宁静和超脱世俗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季节、景物和内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名利的淡泊心态,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

张说

张说(667年~730年)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