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托俞宜黄访求危太朴集并属蒋萧二同年及长城吴博士

昔年宋学士,尝称太朴文。独力撑颓宇,清响薄高云。

余少略见之,讽诵每忻忻。淡然玄酒味,曾不涉世芬。

如欲复大雅,斯人真可群。苟非知音赏,宋公安肯云?

嗟乎轻薄子,狂吠方狺狺。惜哉简帙亡,家簏少所蕴。

徒为尝一脔,盈鼎未有分。四贤宦游地,博达多前闻。

为我一咨访,庶以慰拳勤。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宋濂为寻找好友危素(字太朴)失传的诗文集而写的求助信。全诗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三层核心情感:

1. 高度评价危素的才华 前八句像写美食评论:危素的作品像"清淡却回味无穷的米酒",在浮夸的文坛中独树一帜。用"独力撑起将倾的文学大厦"这样生动的比喻,说他的文字有支撑时代文风的力量。宋濂自述年轻时读到就爱不释手,暗示这些作品经得起时间考验。

2. 对文化流失的痛心 中间六句像发朋友圈吐槽:先讽刺当下文坛"键盘侠"(轻薄子)对经典的诋毁,再痛心危素文集像"一锅好汤只剩一勺",大部分都失传了。用"狂吠的疯狗"形容诋毁者,可见其愤慨。

3. 真诚的求助呼吁 最后六句像写求助帖:拜托四位在江西当官的朋友(俞、蒋、萧、吴)帮忙搜集,说他们"见识广人脉多"。语气既客气又急切,像托人找绝版好书的老书迷,透露出对文化传承的执着。

全诗妙在把"寻书"这件小事写出了大情怀:通过找朋友文集,实际是在抢救即将消失的文化瑰宝。比喻通俗(美酒、好汤、疯狗),情感真挚,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作者对好文字的珍视,和对文化断层的忧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