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一作昭君怨)

敛容辞豹尾,缄恨度龙鳞。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唯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王昭君远嫁匈奴的哀愁故事,用五个画面展现了她离乡背井的复杂心情。

第一句"敛容辞豹尾"像电影特写:她板着脸告别汉朝仪仗队(豹尾指皇帝侍卫的装饰),"缄恨度龙鳞"写她咬着牙走过长城(龙鳞比喻长城砖瓦像龙鳞),两句话就画出强忍委屈的倔强形象。

第二句用首饰和眼泪作对比:金钿首饰在月光下闪闪发亮,可玉箸(比喻眼泪)却沾上了草原风沙。这里用"汉月"和"胡尘"的对比,暗示她人到了塞外,心还念着故乡。

第三句更巧妙:古镜照不出她如花的容貌(菱花指铜镜花纹),愁眉皱得像柳叶打卷。这里用镜子模糊暗示她前途未卜,用柳叶眉变形表现忧愁,比直接写"我很伤心"高级多了。

最后两句突然出现音乐:远处传来凄清的胡笳声,偶尔夹杂着绿树间的鸟鸣。这种声音的对比特别戳心——胡笳代表塞外苦寒,芳树春象征中原故土,就像在异国他乡突然听见家乡小调时的鼻酸感觉。

全诗像一组蒙太奇镜头,从面部表情到首饰细节,从镜子影像到远处声音,不用一个"悲"字,却让我们清晰看见一位古代女子在命运转折处的隐忍与乡愁。最妙的是结尾,用声音收尾,让惆怅感在读者心里久久回荡。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