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子

秋江何处夜听箫。
倾耳听,隔兰桡。
芦花白泛水迢迢。
明月满空桥。
篷影底,共度可怜宵。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甘州子》描绘了一个秋夜江上听箫的唯美画面,像一部微电影般展开:

开篇就抛出悬念——秋夜的江面上,不知从哪里飘来箫声。读者仿佛也跟着诗人竖起耳朵,隔着装饰华美的船(兰桡),在芦苇荡的沙沙声中捕捉那缕乐音。这里"隔"字用得妙,既写实(声音隔着船板传来),又营造出朦胧感。

镜头转向江面:月光下,芦花像白色浪花随水流向远方,而拱桥在满月照射下如同镀了银边。诗人没有直接写箫声多美,而是用"芦花白泛""明月满桥"这些视觉画面,让读者自己脑补空灵的箫声。

最后三句是点睛之笔:在船篷的阴影里,有人(可能是知己或爱人)共度这个"可怜宵"。"可怜"在这里不是现代汉语的怜悯,而是"可爱、珍贵"的意思,就像我们说"可爱的夜晚"。篷影与明月形成明暗对比,狭小的空间反而衬托出情感的亲密。

全诗妙在"留白":始终没写吹箫人是谁,也没说共度良宵的具体故事,就像中国画的空白处,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现代人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种秋夜听箫、知己相伴的古典浪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