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晚日照空矶(jī),采莲承晚晖。
落日映照在水边的礁石上,采莲女沐浴在余晖中。
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风起时湖面划动很困难,莲子太多采了也不见稀少。
棹(zhào)动芙蓉落,船移白鹭(lù)飞。
木桨摇动,时而有荷花瓣落下,小船慢慢移动旁边偶有白鹭飞过。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荷丝傍(bàng)绕腕(wàn),菱角远牵衣。
荷丝绕上采莲人手腕,菱角会牵扯着衣襟。
傍:依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落日映照在水边的礁石上,采莲女沐浴在余晖中。
风起时湖面划动很困难,莲子太多采了也不见稀少。
木桨摇动,时而有荷花瓣落下,小船慢慢移动旁边偶有白鹭飞过。
荷丝绕上采莲人手腕,菱角会牵扯着衣襟。
注释
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傍:依附。
赏析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娃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此诗的起首二句中,用了两个“晚”字,强调了一种特定时间背景:笼罩着软和恬静夕阳余辉的傍晚——一个最能引起人的情思,让人沉浸的时刻。“风起”二名转入采莲的描写,从“难度”中透露出采莲女柔弱纤细的形象。“棹动”二名描绘的采莲场面只有两笔写实的白描:采莲的小船在荷丛中穿过,桨儿不时碰落盛开的莲花,一瓣瓣地飞落湖中,惊起了安详地栖息着的只只白鹭,打破了它们的宁静世界。末二句借物写情,别有一种趣味: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实际上是作者留恋这环境,故借采莲人写同。拟人手法运用十分巧妙,全诗情韵顿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傍晚采莲的生动画面,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劳动之趣。
夕阳西下时,阳光洒在露出水面的石头上,采莲姑娘们正趁着晚霞的余晖劳作。突然湖面起风了,小船变得难以划行,但莲蓬实在太多,采都采不完。船桨一动,碰落了盛开的荷花;小船前行,惊起了栖息的白鹭。采莲时,柔韧的荷茎缠绕着手腕,远处的菱角藤蔓还时不时勾住衣裳。
诗人用"芙蓉落""白鹭飞"两个动态画面,让宁静的采莲场景瞬间鲜活起来。最妙的是"荷丝绕腕""菱角牵衣"的细节,既写实又充满诗意,把人与自然的亲密互动写得格外动人。全诗就像一组流动的镜头,既有夕阳、湖波、荷花的大景,又有手腕、衣角的小特写,让人仿佛能闻到荷香,感受到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