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拂中桥远映楼,翠光骀荡晓烟收。
洛阳才子多情思,横把金鞭约马头。
高出营门远出墙,朱阑门闭绿成行。
将军宴罢东风急,闲衬旌旗簇画堂。
彭泽先生酒满船,五株栽向九江边。
长条细叶无穷尽,管领春风不计年。
炀帝东游意绪多,宫娃眉翠两相和。
一声水调春风暮,千里交阴锁汴河。
缠绕春情卒未休,秦娥萧史两相求。
玉句阑内朱帘卷,瑟瑟丝笼十二楼。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以“柳”为主题,通过描绘柳树在不同场景中的姿态,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同时融入了人情感与历史典故,赋予了柳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首先,诗中描绘了柳树在桥边、楼前、营门、江边等不同地方的姿态。柳枝随风轻拂,远望如翠绿色的光波在晨雾中荡漾,给人一种柔美而富有生机的感觉。这种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春日的清晨,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接着,诗人通过“洛阳才子多情思,横把金鞭约马头”等句子,将柳树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洛阳才子多情,骑马时不经意间用金鞭触碰柳枝,仿佛在向柳树倾诉心中的情思。这种描写赋予了柳树一种浪漫的情怀,让它成为才子佳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

诗中还提到了“将军宴罢东风急,闲衬旌旗簇画堂”,将军宴席结束后,东风吹拂,柳枝轻轻摇曳,与画堂中的旌旗相映成趣。这种场景展现了柳树在历史中的存在感,它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成为了历史事件的见证者。

此外,诗人通过“炀帝东游意绪多,宫娃眉翠两相和”等句子,将柳树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隋炀帝东游时,柳树与宫女们的翠眉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柳树的美,也让它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最后,诗人通过“缠绕春情卒未休,秦娥萧史两相求”等句子,将柳树与爱情故事联系起来。柳枝缠绕,象征着爱情的缠绵不断,秦娥与萧史的故事则让柳树成为了爱情的见证者。这种描写赋予了柳树一种深情的美感,让它成为了爱情的象征。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同时融入了人情感与历史典故,赋予了柳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首赞美柳树的诗,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情感与历史意蕴的作品。

翁承赞

翁承赞(859~932) 字文尧(一作文饶),晚年号狎鸥翁,莆阳兴福里竹啸庄(今北高镇竹庄村)人。翁氏为礼乐名家,东南茂族,其先京兆人也。曾祖何,官检校右散骑常侍;祖则,官大理司直;父巨隅,荣王府咨议参军,赠光禄少卿,累迁少府监,居兴福里,见其地“前有海水朝宗,后有竹林环荫”,遂名其乡“竹啸翁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