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城西故台

薰风不解愠,凉气欲生秋。
往事都成梦,离心祗自愁。
苍黄原上草,寂寞水边邱。
却忆家山好,言归未有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城西旧台上眺望时的孤独与乡愁。

开头两句用天气变化暗示心情——暖风吹不散烦恼,凉意却带来了秋天的萧瑟感。这里用"薰风"和"凉气"的对比,生动表现了内心矛盾:明明身处温暖季节,却感到阵阵凉意。

中间四句直抒胸臆:过去的美好都成了梦,现在只剩孤独忧愁。看着原野上枯黄的草、水边寂静的小山丘,这些荒凉景象正是内心孤独的写照。特别是"苍黄"和"寂寞"两个词,把秋天的萧条和心情的落寞完美融合。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突然想起家乡的美好,却找不到回去的理由。这种矛盾心理特别打动人——明明思念家乡,却因种种现实原因不能归去,道出了许多游子的共同心声。

全诗用简单的自然景物(风、草、山丘)来表达复杂情感,语言朴素但意境深远。最精彩的是把季节变化与心情起伏相结合,让读者能通过景物描写真切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乡愁。

许衡

(1209—1281)怀孟河内人,字仲平,号鲁斋。性嗜学。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以行道为己任。宪宗四年,忽必烈召为京兆提学,及即位,授国子祭酒。至元二年,命议事中书省,乃上疏言事。谓“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能长久”,并指出欲使“累朝勋旧改从亡国之俗”,阻力必大。多奏陈,然其言多秘,世罕得闻。又定朝仪、官制。拜中书左丞,劾阿合马专权罔上,蠹政害民。改授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选蒙古子弟教之。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授时历》成。以疾归。卒谥文正。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