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地日本感赋(二首选一)

汉土西看白日昏,伤心胡虏据中原。
衣冠谁有先朝制?东海翻然认故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沦陷的悲痛和流亡异乡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汉土西看白日昏,伤心胡虏据中原"用落日比喻国家衰败,直接点出中原被外族占领的残酷现实。"白日昏"既是眼前黄昏景象,也暗喻明朝灭亡的黑暗时刻。

后两句"衣冠谁有先朝制?东海翻然认故园"更有深意:作者发现连传统服饰都难以保留,却在日本意外找到中华文化的影子。这里的"东海"指日本,"认故园"是种既心酸又欣慰的发现——虽然流落异国,但日本保留的唐宋遗风反而让作者感到亲切。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矛盾心理:一方面为祖国灭亡痛心,另一方面在异国他乡找到文化认同的慰藉。这种家国情怀与文化归属感的交织,让诗歌既有沉痛感,又带着温暖的人文关怀。

朱之瑜

朱之瑜(1600年11月17日~1682年5月23日),明清之际的学者和教育家。字楚屿,又作鲁屿,号舜水,汉族,浙江余姚人,明末贡生。因在明末和南明曾二次奉诏特征,未就,人称征君。清兵入关后,流亡在外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南明亡后,东渡定居日本,在长崎、江户(今东京)授徒讲学,传播儒家思想,很受日本朝野人士推重。著有《朱舜水集》。其学特点是提倡“实理实学、学以致用”,认为“学问之道,贵在实行,圣贤之学,俱在践履”,他的思想在日本有一定的影响。朱之瑜和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一起被称为明末清初中国五大学者。并与王阳明、黄梨洲、严子陵称为余姚四先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