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黄莺儿》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待嫁少女的娇羞与期待。
开篇"碧玉小人家"就像给姑娘拍了张特写:她像块碧玉般纯净,梳着可爱的双髻丫发型。接着"两眉弯"带出她含笑的眉眼,春风里站在门帘下的画面,活脱脱是怀春少女的标准像。
"佳期最佳"四句写得特别妙——明明心里算着婚期将近(阳历阴历都没算错),却偏要装作不经意。这种"嘴上不说,心里门儿清"的扭捏劲儿,把待嫁姑娘又期待又害羞的心态写活了。
最后三句最有画面感:姑娘剪裁秋纱做嫁衣,在裙摆绣上并蒂莲。这个细节就像电影结尾的定格镜头,不用直说"我要幸福",但并蒂花的图案已经道尽了对美满婚姻的向往。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vlog,从少女的外貌、动作到小心思,最后落到绣花的特写,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一个古代姑娘出嫁前既甜蜜又忐忑的日常。语言像民谣一样轻快,读着仿佛能看见她低头抿嘴笑的样子。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