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纳凉奉和刑狱舅诗
萧条晚秋景,旻云承景斜。
虚堂起青霭,崦嵫生暮霞。
空居寂以欷,左右自幽歌。
骑星谢屐尾,濯发惭阳阿。
年歇玄圃璧,岁减天津波。
金箫哀夜长,瑶琴怨暮多。
四时通信黯,春风日夜过。
楚水徒有兰,忧至竟如何(○本集四。《诗纪》七十五。)。
虚堂起青霭,崦嵫生暮霞。
空居寂以欷,左右自幽歌。
骑星谢屐尾,濯发惭阳阿。
年歇玄圃璧,岁减天津波。
金箫哀夜长,瑶琴怨暮多。
四时通信黯,春风日夜过。
楚水徒有兰,忧至竟如何(○本集四。《诗纪》七十五。)。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晚秋傍晚的寂寥景象,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诗的开头写晚秋萧条,天空的云彩斜挂,营造出一种落寞的氛围。空荡的屋子里升起薄雾,远处的山边映照着晚霞,这些景物描写都带着一丝凄凉。
诗人独自居住,周围只有幽静的歌声相伴,暗示着他的孤独。"骑星谢屐尾"等句用典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觉得自己虚度光阴,辜负了美好年华。
"金箫哀夜长,瑶琴怨暮多"两句用乐器作比喻,说长夜漫漫让人哀伤,暮色深沉更添愁绪。四季轮回,春风匆匆而过,暗示美好时光总是短暂。
最后两句说楚地虽有兰花,但忧愁来时又能怎样呢?用兰花的典故,表达即使身处美好环境,也难解内心忧愁的无奈。
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典故运用,将秋日的萧瑟与人生的愁苦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孤独寂寞时的复杂心境。语言优美含蓄,情感深沉动人。
江淹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