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寄陆元素

谓山高兮其上有天,谓地厚兮其下有泉。
天不可升兮地不可极,我思古人兮为之太息。
古之人兮谓谁,山之中兮水之湄。
孤舟兮容与,俯狎步兵兮仰招鸱夷。
非夫人兮尔曷从之。

八月十三夜泛姚城江(二首)

何年江水出姚城,转觉东南地势倾。
彩月夜当河汉动,客星秋入斗牛明。
一波不起鱼龙静,百谷初登海宇清。
生喜太平身少壮,浩歌击楫岂无情。

题赵魏公墨竹

魏公仙者徒,清风动千古。
梦断江南春,飘飘游帝所。
钧天张乐如洞庭,十二参差鸾凤鸣。
归来记得当时曲,写作《湘灵鼓瑟》声。
高秋素壁含萧飒,彷佛凉风起阊阖。
满天明月浸沤波,岁晏怀人霜露多。

送高元善太守赴任杭州

高侯别我钱塘去,雨暗江城秋欲暮。
忆从倾盖楚公门,握手论交如有素。
羡君家世为牧守,出典方州人爱慕。
楚公宾客君最先,日把诗书佐神武。
折冲师旅文字间,饮马长江竟飞渡。
戏下三军皆虎勇,幕中一掾惊鸾翥。
开口澜翻说刘项,抵掌纵横论迁固。
我时落魄大布衣,公亦招徕俾驰骛。
西枢上马常并辔,南省闻鸡复联步。
我曾记侯松云巢,侯亦醉我芙蓉署。
交情过辱如兄弟,话别愁闻戒徒御。
南风九月无秋声,积雨三吴霭氛雾。
侯乘高车驾五马,方面公卿加礼数。
钱塘兵革嗟屡经,民社诛求尚无度。
省中郎署尽知己,左右枢机当要路。
虽云势分有上下,若语同寅实亲故。
古来太守二千石,今则藩翰深倚注。
东南所重在保障,丝茧区区何足务。
曲令市井复承平,莫遣湖山废游豫。
为谢分垣马左司,使便无令惜书疏。

秋日杂兴(五首)

江头久客日思家,坐觉微霜上鬓华。
节序又催秋后燕,风光争发雨前花。
倦游已梦庄生蝶,不饮何忧广客蛇。
怪底朝来衣袖薄,一川白露下蒹葭。¤

游狼山寺三首 其一

天风吹上狼山顶,看见扶桑日出初。淮海北来吞两楚,江湖南去控三吴。

珠宫贝阙冯夷宅,古木苍藤帝释居。为访祖龙鞭石处,拇窠履迹定何如?

阜城

忆昔日下归,已甘栖遁迹。
胡为负初志,三岁四行役。
我马不及秣,我仆不遑息。
荏苒岁月暮,展转忧患逼。
朝行过阜城,原野霜露白。
一身如鸿毛,苦厌天地窄。

旧县

披衣听鸡鸣,膏车待明发。
萧条古东阿,遗堞带残月。
纡馀入空谷,踯躅寻旧辙。
前瞻阒无人,四顾皆积雪。
悲风泱漭至,仆夫惨不悦。
驱驰二十里,晴旭生木末。
稍欣山色佳,缓辔行复辍。
我生一何愚,奔走恒挈挈。
赋命与仇谋,艰险难备说。
蹉跎三十馀,益叹身世拙。
岂无浮海志,实恐甘旨阙。
缅怀古圣贤,感激肠内热。

东塘

轻舟下溪口,却转东塘路。
鸡犬近相闻,渔樵远城戍。
虽经丧乱后,渐有承平趣。
处处白蘋花,家家红槿树。

寄玉山兼简匡庐外史

美人不见已三月,日日相思赋角弓。兴发颇疑诗有助,忧来翻讶酒无功。

未须结客游樊上,却儗移家住瀼东。与报匡庐于外史,新醅宜压荔枝红。

送庸田司宝惟善经历

籍甚中朝彦,翩然万里情。
礼从莲幕重,诗到水曹清。
未雪辞吴会,先春入蓟城。
殷勤黄阁老,能不问苍生。

淮阴杂兴四首 其一

千里相逢淮海滨,一枝谁寄岭梅春?老来易感山阳笛,年少休轻胯下人。

失侣雁如秦逐客,畏寒花似楚遗民。每过百战疮痍地,立马西风为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