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绛伯华户曹

国士苟微禄,携家千里行。
乡关寒食节,邮舍冷猿声。
落日和云尽,离觞与泪倾。
衔冤仍送别,何以慰浮生。

次韵行中龙图思宣城

公爱宣城心不休,当年应⑴梦似崔侯。
两条溪水横穿市,十里昭山半在州。
小杜一时誇俊逸,玄晖千载擅风流。
青毡旧物虽勤请,金马新恩定再留。

观雨

不雨九十日,火气流郊郛。
空山渴虎兕,涸泥困龙鱼。
农事固骚屑,令人但长吁。
渺思真宰意,反复竟何如。
去岁百川溢,园田变江湖。
南民遂乏食,十九弃路衢。
那闻今秋旱,性命当无馀。
祀龙稽往法,击鼓烦群巫。
殷殷百里雷,奋自东南隅。
阴云随电合,密雨应时须。
驰驱苍黄际,惨淡气色苏。
登楼注远目,百忧聊涤除。
银浪彻平地,玉绳迷太虚。
日月洗尘坌,山川改焦枯。
法宫朝大舜,冠佩皆鸿儒。
况当礼乐新,百灵共持扶。
和气自兹肇,风雨安敢逾。
欲传千岁音,咏言愧蘼芜。

临江春晚

黯淡阴晴阁雨天,清明将近见鞦韆。
风高乔木莺初啭,水暖平沙鹭斗眠。
身计只知忧陷阱,年华岂解老神仙。
迢迢归路三千里,始信家书直万钱。

马仁山

崔嵬山下石,如马亦如人。
玉老龙蛇护,庵空岁月新。
访僧非旧识,览壁但伤神。
更恨无流水,难寻洞里春(以上同上书卷一九)。

次韵和元舆待制后浦宴集三首 其一

往岁遭风洞庭浦,悔不携锄从老圃。
昨日金城逢故人,万丈虹蜺思一吐。
更在芙蓉池上游,桂枝为楫木兰舟。
舞妓相将棹歌去,疑是西施浣纱处。
皓腕翩翻雪藕丝,婉若游龙或惊鹜。
愿公对客少留连,早晚沙堤问归路。

杨次公侍讲挽词二首 其二

孤进终难达,文章误此生。
才趋王府讲,已梦玉楼成。
遗箧书千卷,招魂酒一觥。
空馀淮上月,不到夜台明。

颖叔为余亲札补到难并和篇开刻既成以二绝句送上 其二

英词妙翰两无双,彼有浯溪此北江。
下视尘寰真一撮,到无难处为公降。

谢泾川宋宰惠近诗

不到泾上邑,倏忽二十载。
环山敞楼阁,金碧想未改。
长溪拖翠玉,洗月发光彩。
秋声咽松杉,夜气馥兰茝。
白鸟自成群,黄猿行作队。
仙人控鲤去,岩下遗迹在。
犹疑深云中,弹琴尚相待。
唐儒工翰墨,石壁露璀璨。
意有神明怜,尘藓不得浼。
地胜来俊哲,宋子今出宰。
公馀缀吟笔,烂漫排珠琲。
又如崆峒兵,百万森甲铠。
寄我数十篇,翛然起沉痗。
胸中强搜抉,旧学久荒馁。
欲追天马踪,蹇⑴蹶竟难逮。
抚卷怀昔游,魂魄飞𩅝叆。
何当裂云笺,看君吐江海。

和颖叔千岁枣

彼美祗园枣,珍同玉井船。后期千载熟,今日万珠圆。

地润仍依佛,栏深自羃烟。结花虽最晚,藏核莫如坚。

鸭脚看何小,鸡头美未全。种来谁共老,服久必成仙。

大食移根远,番禺记蒂连。旧名稽药录,新赏著诗编。

甜出诸饧上,香居百果前。黑腰虚羡尔,红皱岂为然。

柔脆怜金凤,飘零难木绵。讽包丹荔赋,精夺宝刀篇。

静夜风回海,清秋月蘸天。綵山要客集,翠颗绕枝骈。

邂逅为公寿,婆娑与世延。暮钟催酒散,嘶马引旗旋。

今作中州瑞,原从异国传。何当广栽植,欲以慰饥年。

九华山行

群山秀色堆寒空,九华一簇青芙蓉。
谁云九子化为石,聚头论道扶天公。
深岩自积太古雪,烛龙缩爪羞无功。
湍流万丈射碧落,此源直与银河通。
尘埃一点入不得,烟雾五色朝阳烘。
有时昏昏雷电怒,崩崖裂壁挥长松。
龙作雨,虎啸风。
白日变明晦,九子亦惨容,褐冠释氏胡为笑傲于其中。
我将学彼术,卷舌切(道光本作窃)愧求童蒙。
天公信玉女,号令不尔从。
嗟尔九子竟何补,非泰非华非衡嵩。

半漳亭

飞檐赤白⑴压层丘,见尽漳南一半州。
倦步且来消午暑,穿云此去彻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