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赠杨景端二首 其一

千里归来访故人,喜闻结屋涧之滨。
手披青史寻高士,头戴乌巾学隐伦。
樽酒细倾延好客,斑衣轻舞奉慈亲。
自惭东抹西涂手,又促行珂觐紫宸。

黔阳春日杂咏六首 其六

驻节黔中改岁华,四山重叠绕天涯。
空庭独坐听鸣鸟,拂面春风吹柳花。

南京十咏 其九 朝阳晓望

朝阳楼阁倚天开,日驭朝看海上来。
晴旭乍分龙虎势,清光已满凤凰台。
御沟水向东华转,仙禁云从北苑回。
玄圃瀛洲真在望,不须方外觅蓬莱。

用旧韵酬海宁李太守四首 其二

焚香才暇即披书,老去无能得自如。
青简尚寻高士传,白云还似野人居。
秋风婢子晨供织,细雨儿童晚荷锄。
道不远人真可乐,何须象罔索玄珠。

题罗侍御仙舟出峡图

御史新图妙难比,画船秋泛瞿塘水。
瞿塘水束三峡深,两岸削铁虚无里。
虚无难辨峰顶高,白云林壑生虚涛。
阳台何处笑荒幻,阵图回首思雄豪。
雄豪一去几千载,壮志何须增感慨。
自知豸角邪可触,不为猿声泪空洒。
东行更饱湖海观,绣衣不日朝金銮。
览君此画动清兴,扁舟便欲相追攀。

再用前韵

钟山南望凤凰台,山下平湖一镜开。
近岸紫骝穿柳去,沿堤画舫采菱来。
山禽将子飞还止,水鸟衔鱼去复回。
无限太平门外景,神游何必访仙垓。

沅州秋夜忽忆三年前秋夜之作二首 其二

黔中今是第三秋,又听虫声四壁幽。脩竹林间天籁发,芭蕉叶上露华流。

知非渐拟高人化,学道宁忘长者谋。好在灯花频送喜,沅江几日放归舟。

董公二首 其二

纷纷豪杰欲兴刘,缟素应为第一筹。
何事元功盟带砺,丹书不到董公侯。

黔阳山中十首 其七

宦情不改读书情,閒爱山林兴致清。
随意时时写佳句,却嫌行处有虚名。

敬吟

人惟肖天地,亦具天地性。
性无物不存,存性惟一敬。
心敬体不偏,情敬发必中。
头敬形端直,鼻敬气肃静。
目敬无邪视,耳敬无妄听。
口敬不妄言,身敬不妄动。
手敬容必恭,足敬容必重。
瞬息敬存身,早作敬致用。
致用在天伦,天伦敬斯定。
夫敬必先义,妇敬必从令。
子敬孝必隆,父敬恩必盛。
臣敬百职修,君敬万邦靖。
兄敬笃其爱,弟敬谨其行。
朋友以敬交,然诺必重应。
敬则伦理明,不敬百行病。
仰惟古圣人,一敬更相命。
尧钦帝之宗,舜恭明两并。
祗台念禹德,日跻有汤圣。
文王安敬止,武王勉敬胜。
笃敬传孔业,敬德著周政。
敬惟群圣枢,大训迭辉映。
下逮河洛儒,绍统开迷径。
整肃严堤防,主一谨操柄。
惺惺不昏昧,收敛无馀剩。
用力在斯须,百体孰敢横。
圣途渐可登,圣言良可證。
一敬苟不存,万欲皆奔纵。
身心坠卑污,纲常灭天正。
禽兽将同归,人类孰与共。
噫嘻敬怠间,狂圣越天阱。
法言述圣谟,匪曰小子佞。

送俞侍郎归江南

官僚新宠数,藻鉴旧光辉。
正拟承恩大,俄看赐告归。
征帆千里发,旅雁一行飞。
勿药应添喜,重来觐衮衣。

对雨遣兴简陈侍御七首 其三

南荒久与故人疏,邂逅同年一月居。
共指小塘荷叶底,水添秋雨欲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