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有天津之行同僚耿副郎辈郊饶赋此以谢之

祖帐香飘酒兴浓,小桃无数压枝红。
莺声夹道诸公远,马背飞尘我自东。
西岭半衔将落日,暮云飞散捲长风。
沧江白浪明朝路,回首相思独倚篷。

题陈上舍尊翁哀挽卷(柏梁体)

青冈馆下陈仙翁,庞眉皓发颜如童。
收拾元气归胸中,磊落不与凡庸同。
孝心一点神明通,耕田教子生门风。
输财助国非求功,九重恩典旌孤忠。
衣冠光焰腾苍空,危言正论惊盲聋。
两词不辨摅丹衷,寸心浩荡如坤容。
不与尘世争雌雄,善人未足名吾公。
乾之初九称潜龙,归之令誉非加隆。
有子有子真不庸,历历万古皆弥缝。
笔端灿灿挥神工,抟风九万摩穹窿。
思翁手泽心无穷,劬劳罔报恩之洪。
吁天叩地将何从,魂漠漠兮山之东,水之浒兮山之峰。
已乘灏气归鸿濛,有时或往蓬莱宫,将出游兮采芙蓉。
千思百忆何当逢,华表归来昭神通。

公馆夜坐

何处楼头鼓角声,夜阑无语坐中庭。
长空月朗一声鹤,腐草城荒几点萤。
帘捲落花空自惜,行藏栖鸟不须惊。
家童百计供茶碗,小慧能知老子情。

游君山二首 其一

浅水停舟楫,轻衣渡石关。
烟光浮晚峒,云影出秋湾。
寺古佛亦古,僧闲犬更闲。
落霞连老树,霜叶斗红殷。

春日访山家三首 其一

脚根随拄杖,古洞杳青烟。
草屋依岩绿,苔阶积雨鲜。
茶烹山顶叶,井汲涧边泉。
欲问逍遥事,相看□不言。

和苏州林太守招降海寇韵二首 其二

仁作春风义作霜,滔天巨寇等閒当。
也知疥癞终无害,何用兵戈更许忙。
一纸飞书存大信,几人投死敢为狂。
古为心战如公得,谁羡先锋取胜方。

和陈白沙对菊五首 其二

渊明无有菊花诗,诗到江门两不亏。
我亦后来传法眼,相看休道不相知。

丐妪叹

北风气寒天雨雪,老妪向人频泣血。
我心恻然一问之,收泪含悲来景说。
妪身本是良家人,出门三十夫从军。
夫遭瘴疠死逆旅,无何已作他乡魂。
自从夫没家窘索,有女无男自织作。
养成小女二八年,颜彩明珠照秋洛。
富室有儿求为婚,我道前缘天作合。
遣媒问我竟何须,愿言于我终身托。
眼中小女幸有孙,我拜皇天生死乐。
岂期婿死孙承家,视我不顾如泥沙。
开门逐我出郊野,草眠露宿惊虫蛇。
气疲力乏眼昏黑,道旁丐食无人嗟。
老夫闻说空叹息,母氏劬劳真罔极。
母氏何从得此身,太母不是天涯人。
爱母不爱母之母,但知有干不有根。
推恩至近乃如此,心肝岂死何湮沦。
木落犹能粪其本,兔悲狐死伤其邻。
孙有太母不能养,岂徒义薄如秋云。
襟裾马牛不足比,直与枭獍为等伦。
是儿是儿谁与群,我言可鄙终可闻。
万一天地能回春,收拾此妪多殷勤。
桑榆竟可收馀曛,未必李密专其仁。

予时叨承部檄督粮于通州与同僚数以公事往回京师因其经过游览之所分为七题每人作诗以纪其事云 其四 双桥景色

双桥下马路傍叉,物色风光各可誇。
松径拂云连墓道,柳阴傍水到人家。
幽幽古寺幽幽趣,个个闲僧个个嘉。
烟绕粉墙高著眼,是谁□里万株花。

和陈方伯试院中有作二首 其二

棘闱深锁隔红尘,人对秋灯阅卷频。
汗漫才华经只眼,品题声价倍千钧。
太阿出匣光难掩,燕石堪谁假作真。
方岳老臣山斗重,低头谁不拜冠绅。

春日偶成 其二

绿树凉阴合,苍苔掩翠浓。
共言春意好,都在满林红。

和陈方伯试院中有作二首 其一

天人眉宇自堂堂,百世文章百世香。
求马本能忘牝牡,遗珠休更问沧茫。
请看天上风云会,敢道人间傀儡场。
他日更逢云五色,莫将温饱待湖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