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杂诗 其一 (民国十六年)

朝晖流影入云罗,尽熨风纹似镜磨。
一种清明和悦意,欲将坦荡托微波。

重九日谒五姊墓(民国七年)

仓猝别吾姊,从兹生死殊。
风尘久憔悴,魂梦屡惊呼。
荷锸忧仍大,闻砧泪易枯。
斜阳趣归去,回首断坟孤。

春晴(民国十四年)

宵来魂梦帖,一枕足雨味。
晨风唤我起,庭宇已清霁。
垂檐柳丝重,糁⑴砌榆钱腻。
槿烟摇深青,蕉露泫微紫。
娟娟蕙兰花,素心禁盥洗。
青条已纷披,玉立终不倚。
孤标历小挫,兀奡(奡:音傲)差可喜。
含薰空谷间,清风亦时至。
褰衣入深林,柯叶互亏蔽。
轻阴筛日影,乐此鸟声碎。
鹊蹋无定枝,燕归有完垒。
布谷尚丁宁,提壶已微醉。
荒蹊多伏莽,阁阁相鼓吹。
积潦动群蚊(蚊:同蚊),嗡嗡亦不已。
可怜听琴者,欲洗筝笛耳。
万物乐新晴,亦如人望治。
地毛犹未燥,群动飒然至。
林开蜂蝶乱,水涨鹅鸭恣。
病虫蚀败叶,饥雀啄残蕊。
蜗涎巧诱敌,蛛网眈待饵。
籀泥蚓忘疲,戴粒蚁尽瘁。
艰难惟一饱,抢攘乃如此。
劳生故其所,蠖屈定非计。
积雨绿荒畦,生事杂荒秽。
野草既滋蔓,势欲卷千里。
萧艾亦有花,风日还自媚。
平生岁寒姿,至此宁独异。
老松皴霜皮,菌蕈若瘢疻(疻:音只,皮肉青肿而无创痕。)。
寒梅最孤峭,磊砢⑵已多子。
修竹缘墙隈,根荄(荄:音该,草根)皆怒起。
大哉此春雷,一震兴百废。

庐山望云得一绝句(民国十六年)

两山缺处聚遥峰,翠黛含晖色万重。
玉宇琼楼原在望,只须身入白云中。

朝中措 重九日登北极阁,读元遗山词,至“故国江山如画,醉来忘却兴亡”,悲不绝于心,亦作一首

城楼百尺倚空苍,雁背正低翔。
满地萧萧落叶,黄花留住斜阳。
阑干拍遍,心头块垒,眼底风光,为问青山绿水,能禁几度兴亡。

狱中闻温生才刺孚琦事(民国纪元前二年北京狱中所作)

血钟英响满天涯,不数当年博浪沙。
石虎果然能没羽,城狐知否悔磨牙。
须衔剑底情何暇,犀照矶头语岂夸。
长记越台春欲暮,女墙红遍木棉花。

西山纪游诗六首 其一 始出西直门,历西山至温泉村宿(民国十三年)

郊行值春阴,群峰隐如簇。
玄云豁天际,苍翠忽在目。
西山多爽气,风物至蕃沃。
温泉更幽绝,一水戛鸣玉。
依山结村落,高下见茅屋。
初日绚平林,春气温以淑。
儿童读书声,若与田歌续。
桃李已微华,馨香采盈匊。
树木与树人,为日常不足。
禽声繁且和,万汇尽涵育。
逶迤登小丘,旷衍眺平陆。
居庸屹相向,萧爽动心曲。

晚眺 其二 (民国三年)

萧瑟郊原芦荻风,予怀渺渺淡烟中。
斜阳入地无消息,惟见馀霞一抹红。

舟出吴淞口作(民国七年)

灯影柁楼起夕阴,早秋凉气感人心。
愁生庾信江南赋,意远成连海上琴。
明月不来天寂寂,繁霜初下夜沈沈。
块然亦自成清梦,三两疏星落我襟。

除夕 其一 (民国纪元前二年北京狱中所作)

今夕复何夕,圜扉万籁沈。
孤怀恋残腊,幽思发微吟。
积雪均夷险,危松定古今。
春阳明日至,不改岁寒心。

忆旧游 落叶

叹护林心事,付与东流,一往凄清。
无限流连意,奈惊飙不管,催化青萍。
已分去潮俱渺,回汐又重经。
有出水根寒,拿空枝老,同诉飘零。
天心,正摇落,算菊芳兰秀,不是春荣。
摵摵萧萧里,要沧桑换了,秋始无声。
伴得落红归去,流水有馀馨。
尽岁暮天寒,冰霜追逐千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