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背诵古诗,至“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美其词意,为进一解(民国纪元前二年北京狱中所作)

止水既无滓,流水亦无颇。
渟为百尺潭,荡为千层波。
娟娟月自永,习习风微和。
泠然识此意,欲和沧浪歌。

北宫丸上作(本诗摘自报纸,失其题目。本题为编者加)

卧听钟声报夜深,海天残梦渺难寻。
舵楼欹仄风仍恶,灯塔微茫月半阴。
良友渐随千劫尽,神州重见百年沉。
凄然不作零丁叹,检点生平未尽心。

金缕曲

别后平安否。
便相逢、凄凉万事,不堪回首。
国破家亡无穷恨,禁得此生消受。
又添了、离愁万斗。
眼底心头如昨日,诉心期、夜夜常携手。
一腔血,为君剖。
泪痕料渍云笺透。
倚寒衾、循环细读,残灯如豆。
留此馀生成底事,空令故人僝僽。
愧戴却、头颅如旧。
跋涉关河知不易,愿孤魂、缭护车前后。
肠已断,歌难又。

冰如薄游北京,书此寄之 其一 (民国七年)

坐拥书城慰寂寥,吹窗忽听雨潇潇。
遥知空阔烟波里,孤棹方随上下潮。

西山纪游诗六首 其六 白松(民国十三年)

秀林有奇松,玉树差可儗。
孤高更皎洁,抗节比君子。
岁寒餍霜雪,颜色亦相似。
亭亭明月中,清影了无翳。
临风得相见,缱绻不能已。
何当如翠禽,乐此一枝寄。

高阳台 冰如导游西湖赋此(民国元年)

风叶书窗,霜藤绣壁,萧疏近水人家。
初日钩帘,遥青恰映檐牙。
湖山已似曾相识,况旧游人倚平沙。
最勾留、泉冷风篁,石醉烟霞。
湖光不被芳堤隔。
但东西吹柳,远近浮花。
水澹山柔,轻烟晕出清华。
夷犹一棹凌波去,乱野凫、飞入蒹葭。
夜如何?
皓月当头,照澈天涯。

挫骨扬灰辞

我今挫其骨,又复扬其灰。
一生被尔误,一恨何如兹!
对镜照端倪,原来皮相寄存之。
眼中生万象,受思判云泥。
足下世间路,骨生血肉肌。
春来荣万物,秋去枯于斯。
此物原来非不朽,亦随形态转轮司。
春秋荣枯异,生死换他衣。
是衣敝矣皆可弃,萌新敝旧实相欺。
衣中着竖子,竖子被尔误成痴!
衣中着道义,所欲随心子仲尼!
堪笑此衣吾假耳,却不知此物本可相剥离!
我来之时赤裸裸,今亦不愿挂一丝。
着衣已久矣!每不能合于寒暑变相移。
吾二自然矣!只缘贪恋此囊皮。
此皮无甚好,我意已觉知。
夺此世间器,还他清净枝。
是以扬灰挫其骨,是以灭迹毁其尸。
尸迹尽皆去,吾亦不居骨和灰!

太平山听瀑布(山在南洋马来半岛) 其四 (民国元年)

一片沦漪不可收,和烟和雨总无愁。
何当化作岩中石,一任清泉自在流。

百字令 春暮郊行

茫茫原野,正春深夏浅,芳菲满目。
蓄得新亭千斛泪,不向风前枨触。
渲碧波恬,浮青峰软,烟雨皆清淑。
渔樵如画,天真只在茅屋。
堪叹古往今来,无穷人事,幻此沧桑局。
得似大江流日夜,波浪重重相逐。
劫后残灰,战馀弃骨,一例青青覆。
鹃啼血尽,花开还照空谷。

舟泊锡兰岛,至古寺观卧佛,憩寺前大树下,导者云此树已二千年,佛曾坐其下说法(民国元年)

寺前有奇树,婆娑二千年。
枝条方秀发,馨香因风传。
我来坐其下,久久已忘言。
梵呗来空坛,其声柔以绵。
感此伤我心,哀吟满山川。
回头问卧佛,尔乃能安眠?
问佛佛不应,自问亦茫然。
荒山旷无人,玄云渺无边。
嗒然俯潭影,轻阴荡清圆。

行香子(民国十二年)

皛皛⑴平川,快雨初晴,掉扁舟一叶风轻。
烟消穹碧,云敛遥青。
看半江霞,烘素月,作微赪(赪:音瞠,浅红色)。
圆波如镜,疏林倒照,似蟾宫桂影纵横。
冥然兀坐,风露泠泠。
尽月摇心,波摇月,两无声。

海上观月(民国十六年)

海风吹出月如如,一片清光不可濡。
上下翻飞何所似,渌波荡漾白芙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