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三首 其一 四君子图(1972年)

疏梅瘦竹间幽兰,一种清标秀可餐。
难得东篱霜信菊,也舒金蕊伴春寒。

大觉寺纪游诗 辽碑(1972年)

一体尘埃等古今,空余碑塔纪前金。
湘皋应有茅椽在,出岫闲云是此心。

题画三首 其二 牡丹芳草图(1972年)

姹紫嫣红满上林,落花飞絮渐春深。
茜裙恰似青青草,地北天南总系心。

中秋京郊步月(1956年)

联袂前行不计程,穿林越坎更风情。
光明一片当头起,好策骅骝取远征。

生日有感二首 其一 (1966年)

锦瑟华年去似流,琅玕袖里又谁投?
空将报国书生泪,掷与天风一恸收。

读报有感(1965年)

昔日群言夸典雅,而今吾欲溺儒冠。
科头跣足畲田去,可染灵台一寸丹?

大觉寺纪游诗 玉兰(1972年)

高华不共杏争妍,谪下瑶台劫几千?
冰影肯教尘俗染,花开犹近碧山巅。

大觉寺纪游诗 其三 (张伯驹字丛碧)花径和碧丈三首(1972年)

依样春光扑面来,闹红花影压重苔。
无家我似朱长史,且向山村醉一回。

大觉寺纪游诗 其一 (张伯驹字丛碧)花径和碧丈三首(1972年)

娱忧却向碧山行,花柳缤纷总动情。
百厄吟身三绝笔,文光长伴寿星明。

生日有感二首 其二 (1966年)

腐鼠今真贡上厨,呶呶猜意向鹓雏。
振衣未下千崖顶,肯顾戋戋小丈夫。

有忆(1970年)

昆山顶上通灵玉,碧海波中照乘珠。
无论辉光与高洁,比群俱是不相如。

大通江泅渡(1953年作于朝鲜)

击水扬波兴自豪,任它雨急与天高。
阿郎家在江南岸,惯弄钱塘百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