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文通西归

每记江头举别觞,别来如昨几炎凉。
年华莫问当时水,鬓发皆添近日霜。
伏枥已甘常蹭蹬,凌云犹滞远翱翔。
羡君标韵终萧洒,恰是花开到故乡。

奉和胡右丞视学所赋

成都学最古,肇自西汉时。
寥寥千馀载,间有或盛衰。
庆历始下诏,四方如响随。
良哉乐安伯⑴,治体由本基。
远模类文翁,故事循鲁僖。
课试月为度,讲解日有规。
教育犹父兄,片言不迩遗。
学子五百人,弦诵何仪仪。
陶成礼义俗,大变西南维。
距此已一世,继者贤其谁。
胡公庙堂老,天子深倚毗。
下车急先务,劝学为之师。
时异心则同,两哲吹埙篪。
作诗遗诸生,字字皆典彝。
近欲美材成,远使纯风熙。
砻石建巨堂,竖柱不复攲。
九经满四壁,高下相支持。
首尾传注完,粲然日星垂。
斯经与斯堂,天下难等夷⑵。
度地得胜势,西隅敞高扉。
气象自宏显,出门见通逵。
嘉木种千本,敷阴接春晖。
人将不剪伐,异日甘棠枝。
贱子昔在泮,执经趋绛帷。
尝闻先生训,敢告多士知。
读书有本统,宜先穷是非。
微言率简易,众说殊支离。
详观圣贤迹,于我犹蓍龟。
不独事辞章,华葩竞葳蕤。
岂徒换爵禄,称谓生光辉。
立已如远游,纵横亦多岐。
取舍各异辙,义利难两驰。
一足少蹭蹬,终身陷污卑。
君子与小人,古今不同归。
勉哉笃志操,行副公所期。

过张彦辅所居二首 其一

城里尘埃空自忙,暂来城外觉清凉。
临池静坐有馀味,雨后荷花无限香。

城西龙祠二首 其二

林密溪寒锦浦西,千年灵宇旧凭依。
竹村迎路堪行乐,麦垄连云已应祈。
诗将早从吟社去,游人暮到醉乡归。
隼旟莫倦徘徊久,化日舒长未夕辉。

和再游二首 其一

仙居殊不类樊笼,潇洒清凉皆可封⑴。
寒溜恰如扬子水,脩筠应有稚川龙。
云深况是门无客,人去惟闻鹤在松⑵。
向此却疑推律法,应钟何事代林钟。

道祖示及远祖刻(文渊阁本作师)像及唱和佳什次韵

山深县古蜀江滨,往哲声华尚未湮。
物外低昂应绝品⑴,榜间廋硬亦通神⑵。
名称三凤古为瑞,书仿二家今有人。
首唱继酬皆盛事,通泉从此识阳春。

大享肆赦府帅赋诗次其韵

运际重熙讲克禋,祖宗严配答慈仁。
典章备物该三代,殿宝殊名应五辰。
早岁侍祠曾受嘏,外方留镇屡颁春。
皇恩更远皆宣布,自此祥风起八垠。

答宇文公南

少年从君游,于今已头白。
逡巡三十载,光景如昨日。
追怀当时事,感慨横胸臆。
贤侯在泮水,多士凡数百。
探道先渊源,学文重气格。
君常露华采,流品推第一。
西南有豪俊,自此贵名出。
天池可直上,中减扶摇力。
不免逐鹪鹩,抢榆暂栖息。
北窗换五斗,轻重固不敌。
况当念赤子,安忍负愧色。
归来林下泉,屡把尘衣涤。
南溟徒尔慕,腐鼠莫我嚇。
清樽及黄卷,两与圣贤觌。
伊予最不肖,厚幸蒙贲饰。
归田尚无计,苟禄惟自责。
因循得瘖病,放荡成笑疾。
持此答长谣,惭无双白璧。

伏日池上二首 其一

尘氛不到⑴此池亭,庚伏长来驻旆旌。
波荡画船冲岸急,露明翠盖遇风倾。
一先有得棋频胜,众乐无嫌酒屡行。
红日渐低钟鼓近,路人歌笑望专城。

过肃宁城

百里郊原极目平,未寒林叶尚馀青。
前村一穗浓烟起,知是逡巡到肃宁。

又赋二首 其二

忠胆轻生甚一毛,奇谋破贼锐于刀。
横行容易平乌合,面缚须臾作犬号。
霜甲共辉军帐冷,烟烽齐出戍楼高。
羌酋若也投降早,定得君王瑞锦袍。

和氏月菊

今辰谁道此花衰,更倚栏杆把酒卮。
白眼漫生秋后意,黄金不减夜来枝。
化工应已均开落,心赏何须问速迟。
岁岁樽前镇相似,风光千万莫差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