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榻

竹榻破坏久,隅棱类绳桥。
扶身轻坐之,不敢直我腰。
动小响已大,支严势仍摇。
铺毡蔽其颜,倚以度晨宵。
醉卧稍安贴,如舟乍停桡。
愁醒辗转多,似泛八月潮。
欲下必以缓,将登未尝跳。
奴僮为我忧,疑我或怅怊。
讶我合改置,我心岂其遥。
所嗟成与亏,本以材用招。
念此苍翠干,初非愿枯焦。
唯难逃匠手,遂与岁月凋。
物固不求旧,人贫自无聊。
怜强弃其衰,此志亦已恌。
我有四壁宅,尘书映空瓢。
何嫌此榻存,且以异贵骄。

客到

客到空斋说早春,嫩红轻绿渐纷纷。
寒人不预寻芳品,多谢东风许听闻。

哭刘郎中 其二

仕则慕贵显,贫仍忧子孙。
阳穷诈恬淡,此道久满门。
嗟乎郎中心,违众辄十分。
登科未弱冠,白首两朱轓。
笑谈倾一坐,绝口势利言。
遥闻朱顿流,索水洗耳根。
服不至布絮,食不辞羔豚。
自然清白行,皎皎不可昏。
杳杳浚郊县,萧萧柏林原。
节士今已矣,谁表三尺坟。

内翰太中以某伏谒郡斋特赐长句谨和拜酬

寒人气象寒于冰,闻有嘉运无由乘。
阳和吹嘘品汇生,燕谷冻瘁漠未惊。
年华四十盱畔城,惯处涸竭忘流盈。
六张五角长合并,百虑一得嗟何曾。
鸣悲自昔起不平,苦调往往抽毫成。
穷衰到处难得朋,坐使见笑苍蝇声。
心知俗誉不足荣,分死枯槁羞逢迎。
由来极晦亦小明,不在壹郁居蛮荆。
翰林先生天下名,风裁如鉴初无情。
偶然误许筳与楹,重言既出众懦兴。
譬彼卧蛰因雷醒,恩文抚接曲尽诚。
更剡荐牍辨玖琼,匹夫有获万口称。
此世不复投清泠,正恐疏阔如樊英。

熙宁六年再至邓氏北轩感而书壁

窗扉暮阖晓还开,乞食寒儒去复来。
土木不妨人冷落,诗书能使客低徊。
言如鹦鹉今徒尔,宿似夫不亦得哉。
但识浮生皆寄托,莫从河汉论涓埃。

南干水

清泚南干水,北至白石角。
中间所经过,左右恣冲搏。
来当高岸破,去复新田作。
洲碛几渊潭,湾涡或垠堮。
余思二十载,更易见已数。
唯此磐陀矶,愈漱愈坚确。
不然矶阴地,何足化溪壑。
固知制变材,可健不可弱。

麻姑山诗(并引) 至碧莲池

青红变芙蓉,各是天然色。
时情苦贱眼,每叹今非昔。
人心与物态,自古有更易。
只使碧莲开,游人果何得。

寄黄梦授机宜

少年秋赋险横飞,晚去从军脱布衣。
只见乡评推孝行,岂知俗效在兵机。
黄云古渭边烽断,春草临洮战马肥。
了取功名上麟阁,莫因昼锦苦思归。

送傅亨父

相公坐东府,简拔无留才。
贤良得帅权,志与冯赵偕。
以策屈群力,勃如飞蚊来。
河湟多新田,陇渭少惊埃。
壮矣功利举,趣时各贤哉。
谁言夫子喙,不在此日开。
手把经纶书,想望黄金台。
相期衢道亨,纸墨皆云雷。
腊雪拍马睫,朔风穿仆怀。
虽云行路难,足免壮士哀。
去去合利见,少微近三台。
得志亦遄归,我有贺酒杯(以上《灌园集》卷三)。

和道先雨中栽花 其一

二月前头雨意回,移花趁雨破青苔。
芳根得地春工敏,定有新英次第开。

忆亨甫

诗老海上去,三年断音尘。初非乘桴行,正以廪食勤。

梦想不悟远,声容藐难亲。忍无一纸书,不寄故国人。

昨日见其子,来归自东滨。能言别后意,憔悴不可闻。

一被吏责绕,心肠载愁轮。忘餐蹑偷党,阅月驰空村。

劳事欲歌咏,匆匆未成文。遂于笔砚间,章句绝所陈。

亦复病肺渴,寻常废清樽。唯馀满颔须,增进玉雪痕。

伊昔坐学舍,萧条恨长贫。题诗日数首,大醉必继旬。

仰望官禄户,谓如隔天云。岂思曳尾龟,胜却居槛猿。

不肯空谷卧,愿为监绶奔。毫釐一失差,千里岂得论。

嗟我实蹇拙,平生畏侯门。乃无诗老愁,何耻鸟兽群。

和酬伯华

襄阳耆旧足高风,不识州城有德公。
器业我应居众后,姓名今耻达宸聪。
文章末技知何用,衣食残年叹屡空。
朋友赠言当儆戒,恨君虚美一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