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一九四三年)

随处可为家,生涯同游牧。
柳州才住稳,又向迁江去。
天涯无尽头,岁月不稍驻。
时序又残冬,雨雪弥天絮。
车行朔风急,舟行烟水绿。
吾妻相随久,已惯风尘路。
儿子尚娇痴,寒号面饥哭。
秋婢煞可怜,亦能共甘苦。
行行重行行,何处是归宿。
广厦将安得,宏愿遂老杜。

次韵奉答路一匡先生(一九四三年) 其四

闲云来去意徐舒,倦鸟归林信自如。
我亦公门闲桃李,山中从此不相疏。

编余(一九三五年)

昕夕相将事校雠,南天木落忽惊秋。
百年坠绪难为续,历劫残篇未易修。
旁采轶闻咨故老,广搜文献绍风流。
速成此亦同元史,生恐名山笑我俦。

竹枝词 龙岸八景(一九六四年二月四日) 其六 土城奇迹

何代何年建土城,筑之何用始何人?
千秋奇迹无从考,留付渔樵话古今。

步韵答钢鸣表弟一首

愧我平生无一长,钓舟烟水老沧江。
珠江幸遂重游愿,剪烛何期话异乡。
欲罄离情惊夜短,感多借酒助诗狂。
明朝又是归轮别,凉月从今两地光。

游荔枝湾

万里江风吹我衣,红楼海角立多时。
诗人老去童心减,不似当年爱水嬉。

暮游仙掌山(一九四三年)

仙掌高遮日欲昏,看山心切叩山门。
壁间依约游人句,洞里长明供佛灯。
贝叶念余清罄歇,暮云归尽炊烟腾。
登临最是凭栏处,国难乡思几断魂。

赴沪——此行盖践钢鸣表弟之约也(一九三四年)

隐隐春雷惊蛰梦,萧萧班马去乡关。
此行为脱樊笼苦,海阔天空出万山。

岁暮客中感怀四首(一九三九年) 其四

旅舍凄清对短檠,金炉火烬峭寒生。
时钟长夜无休歇,与我新诗作共鸣。

过古陵吊三兄(一九二六年)

粤海归来岁云暮,轮舟偶过古陵渡。
推蓬极目水连天,萧萧两岸白杨树。
回思前岁劫灰飞,争地争城正乱离。
龙城蓦地烽烟急,军中兄弟两相依。
战云陡起古陵道,对岸鸣弹风雨暴。
一艘男女鬼神号,阿兄迫向波心跳。
怒涛惊浪势滔天,弹雨硝烟满一川。
逐北蚩尤千骑走,不能援手空潸然。
日暮穷途失所措,逃身狼狈荒山路。
零鸿孤雁返旧林,才入门庭泣以诉。
抚今追昔心已酸,残阳流水带空山。
魂兮魂兮归何处,白草黄沙风月寒。

苗山杂咏五首(一九四五年) 其一 登磨盘山

踏过蟠龙上磨盘,山山高入白云间。
我因惯见人情险,世路难于行路难。

送邓怡惠之锡大(一九二六年)

秋风落叶听萧萧,送别诗成慰寂寥。
灯不成花应有意,离人心思个中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