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农三诗 其一

家贫无土田,未尝操耒耜。
父母令读书,但事秉笔耳。
今当为老农,何堪即任此。
学之良不难,所恨吾老矣。

惠墨歌

刘侯赠我龙剂墨,广踰一寸脩减尺。
豹囊初解麝蜚香,麋胶已漫瑿炫色。
庭圭骨朽内府空,欲购空悬万金直。
此非庭圭亦自奇,炯炯涎涎堪爱惜。
中间复有小隶文,却将余字先题刻。
钟离合在瓮中书,王叵偶登江上石。
我方蠖屈守蓬蒿,侯正骞腾走南北。
浮云万事果何如,恰恰遭逢董溪侧。
问侯此墨何从来,更为徘徊一追忆。
昔年奉使湘潭中,偶听松间杵声急。
青女三五捣玄霜,满握芳馨喜分得。
太平天下忽干戈,珍佩奚囊忍抛掷。
几番回首望湖南,大半苍生死锋镝。
千里无人风雨秋,旧日潭州今瓦砾。
墨工寻亦散如烟,似此松煤更难觅。
我闻侯言长太息,再拜持归重双璧。
曈曈初日下帘栊,谡谡凉风吹几席。
正襟端坐兴如泉,旋取蟾蜍泻馀沥。
云浮铁砚紫光寒,字学银钩漆浆滴。
墨虽可尽心无穷,愧乏琼琚报侯德。
愿侯北上扶飞龙,愿侯西征除毒螫。
谫材不比陈寿徒,定当作传昭殊绩。
挥毫沈墨细研磨,虿尾蝇头书一册。

次韵答杨士廉二首其二

壮游无复梦长安,到处披云卧石坛。
石化五羊云气暖,井涵孤凤月华寒。
瓢因有酒何劳弃,冠为无尘不用弹。
再入龙山须过此,蓬莱天地待君看⑴。

为顺上人书禊帖后

牝牡骊黄都莫猜,只看形似亦佳哉。
近来无地无萧翼,珍护还须过辨才。

大雅歌为冷起敬先生(先生名谦元至正十五年作)

冷先生,鼓大雅,乌生听之双泪下。
双桧堂前良夜深,霜华照月发好音。
太羹玄酒忽在御,无怀葛天殊慰心。
一弹明月不复动,再弹飒飒风吹襟。
林神詟缩真宰泣,江流喷激苍龙吟。
众客方鼓舞,乌生泪汍澜。
乌生所思在古道,耿耿不寐灯影寒。
周室东迁黍离作,桑閒胜似钧天乐。
乾坤莽莽千馀年,谁把深心寄弦索。
冷先生,鼓大雅,适不遭其时。
十载风尘暗关塞,满城戎马苦乱离。
吴山深处一茅宇,五弦独对天门挥。
天门荡荡隔沧海,海上干戈故相待。
片帆欲发空归来,只有宫商袖中在。
两鬓萧萧意惘然,又将归住吴山巅。
人生万事多龃龉,几时得似羲皇前。
冷先生,鼓大雅,且勿生愤惋。
愤惋心不和,愤惋思不远。
只今驿骑燕山通,此调可献明光宫。
声音之感疾如影,圣心即使超鸿濛。
一人唱于万人和,天下尽荷雍熙风。
乌生有泪不复洒,融融泄泄无声中。

碧筒饮

翠叶清宵作巨觞,碧云半捲出方塘。
柔丝尚带冰蚕口,细窾遥通玉兔光。
漏泻渴乌随点滴,汞摇丹鼎慎遮防。
醉魂飘荡三更后,自觉满身风露香。

阚峰

春山花发雨霏霏,花雨曾沾阚相衣。
今日山花依旧好,东风吹雨湿僧扉。

和刘彦高倪氏园亭即事七首 其四

水中荷叶捧青蛙,沙际凫雏咂蒋芽。
蛱蝶也应忧未解,故依谖草伴閒花。

自然斋诗为周原夫作其四

明月照东荣,燕坐方自怡。
神清未欲寝,款款训佳儿。
勿待金马诏,且诵石鱼诗。
因之思厥祖,高风播濂溪⑴。

赋得吴王避暑宫陶侃读书堂二诗送丁鹤年归武昌 其二

千年陶侃读书堂,故老相传在武昌。
九曲亭前入云路,寒溪下接江流长。
剑池龙去日色薄,梅偃层崖几开落。
书堂为寺寺还荒,惟有青山度黄鹤。
当日读书清夜深,至今遗响闻空林。
千里旌旗入州牧,都在分阴辛苦心。
君溯长江忽归去,政是英雄读书处。
百灵奔走护先丘,就结茅堂倚高树。
平生读书才气多,要回落日挥长戈。
苍天不借丈夫力,鬓霜独奈秋风何。
且访云间入林下,依旧从容咏风雅。
古今穷达贵同风,莫愧前人面如赭⑴。

中秋迟云林先生不至越五日见访有感 其二

美人涉江水,将以采芳草。空筐非所思,踟蹰向周道。

岂无江上花,容华戾中抱。白露秋已零,其能弃衰槁。

森玉轩为上虞徐隐者赋

徐家轩外玉森森,都是筼筜满故林。
亦有尹孚生琬琰,岂无环佩动璆琳。
琴书静坐延秋思,枕簟高眠对夕阴。
我欲赠君持白石,金罍遥望碧云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