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铭

造矛造矛,少间弗忍,终身之羞。余一人所闻。以戒后世子孙。

察传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赓歌

股肱喜哉。元首起哉。
百工熙哉。元首明哉。
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
万事堕哉。

国语引谚

兽恶其纲。民恶其上。
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黍稷无成。不能为荣。
黍不为黍。稷不为稷。
不能蕃殖。所生不疑。
惟德之基。狐埋之而狐搰之。
是以无成功。觥饭不及壶飱。

被衣为啮缺歌

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
彼何人哉。

晋童谣

丙之晨。龙尾伏辰。
均服振振。取虢之旂。
鹑之贲贲。天策焞焞。
火中成军。虢公其奔。

尧戒

战战栗栗,日谨一日。
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

子路从而后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佝偻者承蜩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攻狄谣

大冠若箕。修剑拄颐。
攻狄不能下。垒于梧丘。

子桑琴歌

父邪母邪。天乎人乎。

龙蛇歌

有龙矫矫。顷失其所。
五蛇从之。周遍天下。
龙饥无食。一蛇割股。
龙返其渊。安其壤土。
四蛇入穴。皆有处所。

有龙矫矫。顷失其所。
一蛇从之。周流天下。
龙反其渊。安宁其处。
一蛇耆乾。独不得其所。